[藥師碎碎念]居家快篩該不該買
最近居家快篩試劑蔚為風潮,很多人趨之若鶩,廠商也嗅到商機,各路媒體、論壇均在討論快篩試劑,彷彿這是COVID-19新解藥。但買,還是不買?什麼時候用最好?藥師今天來跟大家權衡權衡。
快篩試劑主要分成兩種,抗原試劑和核酸試劑,簡言之,核酸試劑可以檢測出的範圍較廣,即便病毒量不高也可以測得,算是比較推薦的試劑。先不論民眾能否正確操作快篩,凡任何檢驗方法皆有漏洞,快篩之所以被詬病,就是因為跟PCR相比還是有較多「偽陽、偽陰」的情況發生。設想一個情境,如果今天發現味覺喪失,拿了試劑一驗,發現是陰性,你因此就夜能安枕了嗎?只要你懷疑自己有疑似症狀,無論試劑結果是幾條線,終究要跑醫院。對民眾而言,試劑的「安慰」效果似乎更重要些。
所以藥師不鼓勵大家購買快篩試劑嗎?也不是,我覺得這還是很方便很好的產品,而且也可能因此找出那些隱形患者。特別對於那些接觸風險很高,但又不是醫療人員,像是醫院廠商或是公車司機等等,他們理應定期接受篩檢,不過礙於工作或經濟考量也不可能動不動就來篩,居家篩檢試劑仍有一定可信度及便利性。再者,來醫院篩檢也會增加感染的風險,只是想定期檢查的低風險民眾,的確不需要因此到醫院排隊。
如果民眾真的在家裡驗出陽性,若本來就在隔離中,請撥1922聯絡衛生局;否則也應避免搭大眾交通工具,改搭防疫計程車至醫院看診。
另外藥師最近才發現一件事,一旦入院治療,陪病者無論是家人或是看護,一旦走出醫院要再入院就要自費再驗一次PCR,不過目前我們自費的價格是有點高,也因此衛福部考慮到這點日前已調降PCR費用,部立醫院PCR自費採檢費用,從5,000元調降為3,500;急件7,000元降至4,500元。不過就算是這樣,出一次醫院就要付4,500大洋,藥師覺得還是把錢留著等解封去迪士尼樂園還比較划算。
想要畫一張篩檢的圖,結果發現我真的沒有天份🥺😿😭